这两年陆陆续续读了一本《中国通史》和两本《中国古代哲学史》,对孔子的历史地位有了新的了解。
说起中国历史,历来从“黄帝者,少典之子,姓公孙,名曰轩辕。”开始,这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写的《史记》的开端。但是这段仅仅是小说家语,不算数的。中国文明的开端要算“龙骨”里描述的殷(即商)朝。记载不多,基本上是氏族社会的管理方式,只有本氏族的人可以当官,奴隶、战俘当然是社会的底层。友邦部落就称作诸侯。
如同《封神榜》所写的那样,约公元前1046年,周武王联系各地诸侯,征讨纣王,推翻了殷。但是管理方式依然是传统的奴隶制度。二百多年之后,周室衰落,诸侯纷起。前770年,周从西安迁都到洛阳,史称“东周”,也是
春秋时期的开始。这时候各国纷纷改革,发掘民间人才,企图挑战周室权威,一统天下。
孔子(前551年-前479年)就生活在这个火热的时代。
在孔子之前,知识官有,只有官方才可以识字。其实那时候知识是很奢侈的事情。在殷商时期,识字的人就是氏族中的巫师,知识的作用就是用来辨别龟骨的“天兆”,为氏族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。这个职位一般都是父传子受,普通人只能劳苦一生,哪有精力学习?
根据唐代的司马贞所注的《史记索隐》,孔子是“半渡不击”的宋襄公的十世孙。但是我觉得不太对,宋襄公于前六五零年登皇位,才100年功夫就传了10代?平均10岁生小孩,也太早婚了。不管怎么样,史记中也说“孔丘,圣人之后”云云,所以他出身于奴隶主阶级,总不会错。所以他有机会接触知识,成为一代大师。
历史到了孔子的时代,随着新工具的发明(铁器大概开始用做农活了),生产力的提高,以前的平民(现在的地主、手工业者)现在也积攒了一些钱,有钱有闲,开始做白日梦,希望能跟传统的世袭贵族平起平坐。中国政治书里,把这个叫做“新兴封建阶级要推翻奴隶制度”。
孔子生长在破落的贵族家庭,“孔子贫且贱”,穷则思变,他提出了不少适应历史潮流,提高封建阶级地位,提高生产力的建议,并大招弟子,“有教无类(无阶级差别地教书)”,弟子三千,贤人七十二,把知识从官家下放到民间,推动新兴封建阶级的发展,怪不得他的再传弟子孟子把孔子放在跟尧舜、周文王同等的地位。
这就是孔子在教育上面的历史地位:第一个把官学变为民间学问,只要学好,就有机会做官,打破世袭的地位(当然这不是他一个人完成的,这是整个封建阶级的要求),从而使教育、学问成为所有人的事情。
下次说说“君子”、“小人”的分别,然后说说老子,然后墨学。
附注:孔子父亲65岁时生他,所以孔父是公元前616年出生。宋襄公于前650年登基,前637兵败而卒,无论如何到前616年传不了九代人。
Labels: China, Histor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