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January 25

简述万维网(WWW)历史

原载于:Donews, 2002年02月09日 00:29

万 维网于1989年起源于欧洲的一个国际核能研究院中,一个科学家发现:随着研究发展,研究院里文件不断 更新,人员流动很大,很难找到相关的最新的资料。他借用了60年代出现的“超文本”的概念,提出了一个建议:服务器维护一个目录,目录的联结指向每个人的 文件;每个人维护自己的文件,保证别人访问的时候总是最新的文档。这个提议文档现在依然可以在国际万维网组织W3C的网站上找到。 超文本与计算机网络结合在一起,新世界向我们打开了大门。

实 际上我们看报纸时经常可以看到“上月曾报道的xxxx一案有了进展…”或者“据《XX日报》消息…”。利用超文本,我们就可以把相互关联的文章串起来, 得到完整的知识。超文本并不是专门为互联网设计的,但是超文本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如虎添翼。当时互联网上的应用主要由新闻组、电子邮件、远程登陆、 Gopher(这个服务在传入中国之前已经式微,所以没有中文名字),在互联网上超文本互相联结,就形成纵横交错的万维网(World Wide Web)。 World Wide Web这个词很奇怪:它的缩写WWW比这个词还长(你试读一下“大不溜大不溜大不溜”和“我外喂”)。

在万维网上你看到一篇文章可能存储在北京的一台服务器上,上面有一个联结,点击这个联结之后打开另一篇文章,这篇文章可能存储在柏林的一台服务器上…但是读者并不需要知道这些,只需要相关的文章一篇接一篇地显示在屏幕上,这就足够了----这就是万维网无处不在的魅力。

其实,你也可以做出超文本文件。打开记事本输入下面两行:


我的第一个超文本文件
〈A HREF="”第二个.HTM”">联结下一个
/A>

保存成“第一个.HTM”,再用记事本输入:

第二个超文本文件
A HREF="”第一个.HTM”">上一个/A>

保存成“第二个.HTM”,
用专用软件-------在万维网刚出现的时候,浏览器软件当然是专用软件了,现在已经普及-------也就是IE,来打开“第一个.HTM”,IE就会显示:

我的第一个超文本文件联结下一个

点击带下划线的“联结下一个”,浏览器就会显示

第二个超文本文件上一个

哈,很简单,我们把两个独立的文件联结起来了。

正是因为简单,任何人都可以用一个文本编辑工具写出超文本文件,所以超文本文件没有计算机平台的限制,UNIX、苹果机、Windows都可以实现----这正是她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。

第 一代浏览器的使用仅限于科学研究者和计算机狂热者。1993年之后Mosaic、Netscape推出新的浏览器,并发展了HTML标准之后,万维网声 色俱全,大众对它发生了兴趣,广大商家也敏锐地看到商机,纷纷成立网站,报纸、杂志关于万维网的报道长篇累牍,相关技术飞速发展……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了我 们生活中的一部分!我们拨打长途电话大多是用IP电话吧,IP电话就是通过互联网来传递语音。虽然IP电话并不是万维网的应用,但是这未尝不是万维网的急 速发展吸引资金促进互联网发展的结果!

在这里我澄清以下几个概念:互联网(Internet)是全球计算机网络,提供电子邮件、新闻组、网页浏览的服务;我们每天收发电子邮件,形成一个“电子 邮件网”;我们每天上网浏览新闻、查找资料,这些供你浏览的服务器也形成了一个网:万维网(World Wide Web)。

上 面我们只提到我们向服务器索要文本、图片。其实,我们还可以发一些信息给服务器,让它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,这就是“交互”。比如,我们在搜索引擎里输入 一个词让它搜索,或者我们在论坛输入用户名、密码,输入我们的文章,服务器就接收过去,保存在它的数据库中。服务器接收数据的标准叫做“公共网关接口” (Common Gateway Interface, 简称CGI)。早期的CGI软件都使用Perl语言写的,因此也有人把Perl称作CGI语言。其实几乎所有的计算机语言都可以做CGI软件,现在经常能 听到的是ASP、PHP、JSP、ISAPI等等。

有人说:CGI是服务器的事情,我作为用户不用关它。其实,当你拨号上网时,你就获得了一个全球唯一的IP地址,这时候你的计算机与那些服务器是平等的, 不要妄自菲薄,看轻了自己!你甚至可以在你的计算机上建立一个网站,让别人来浏览;当你建设了自己的网站,用ASP或者其他语言制作了CGI程序,接收访 问者发来的问候,你就能享受建设网站的喜悦,更好地理解这个互联世界。